关于自然落水与水落管外排水 摘要:对常用的自然落水与水落管外排水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得出自然落水方式优于水落管外排水方式的观点,并指出结合屋面,散水种植,合理运用自然落水的排水方式,以有效利用自然能源,可起到既节能又环保的作用。 屋顶排水方式分为无组织排水和有组织排水两类。 有组织排水是通过排水系统,讲屋面水有组织的排至地面。即把屋面划分为若干排水区,使雨水有组织的拍到檐沟中,经过水落口排至水漏斗,再经水落管拍到室外,最后排往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有阻止排水分为内排水和外排水两种方式。内排水的水落管设于室内,构造复杂,较易渗漏,维修不便,常用于多跨或高层屋面,一般建筑则多采用有组织外排水方式。无组织排水又称为自由落水,意指屋面雨水自由的从檐口落至室外地面。 1有组织排水方式的优缺点 常见的有组织排水方式多采用女儿墙外排水,平屋顶女儿墙外排水方案施工较为简便,经济性较好,建筑体型简洁。坡屋顶女儿墙外排水的内檐沟排水不畅,较易渗漏。由于都要使用排水立管将水从屋面引下来,不论铸铁还是PVC,U-PVC管都存在构造,施工复杂,需要穿洞,*渗漏,对节能,保温有很大的影响;且排水立管由于空气阻力,其排水能力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产生噪音较大的问题;在寒冷地区,冬天排水立管常会被冻裂;一般建筑的水落管间距为18CM-24CM,可以想象每年全国耗费大量的建筑材料作为排水立管。在有湿胀或湿陷性土质地区,由水落管排水,很多并未引入下水道,而是排到散水就完了,致使地基土渗入雨水量不均,反而易引起房屋不均匀下沉。 2对无组织排水方式的顾虑 在许多关于屋面排水的相关资料中经常可以看到真养的叙述:有组织排水方式的采用与降水量及屋顶的高度有关。在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当檐口高度大于8M时;或年降水量小于900MM地区,檐口高度大于10 M时,应采用有组织排水。有组织排水广泛应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高标准低层建筑,临街建筑及严寒地区的建筑。自然落水构造简单,造价低廉。缺点是自由下落的雨水会溅湿墙面,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低层或少雨地区建筑,标准较高的底层建筑或临街建筑都不宜采用。提到使用自出落水的排水方式,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顾虑:水滴石穿,破坏散水;无眠的灰尘岁雨水落下溅脏围墙;风吹檐口自由下落的雨水弄湿墙面;在寒冷的北方檐口的冰流落下打伤人。也就是说多数建筑采用水落管外排水的有组织排水方式,只有很少的建筑采用自由落水。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夏云等老师在长期的实验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由落水优于有组织排水,檐口自由落水不但不会被风吹向墙面,反而有偏离墙面的现象。 2.1水滴石穿,破坏散水 想到檐口的落水,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水滴石穿的成语,看看檐下的散水上是否有滴水留下的痕迹,其有多深。某一建筑建成20余年,采用自由落水的排水方式,檐下散水上有滴水低落留下的小坑,经过实际测量,滴水坑深3MM。散水在施工时一般做50MM厚混凝土,那么要滴穿50MM厚的散水需要333年,而一般建筑的使用寿命不**过**,因此水滴石穿破坏散水的说法是用文学语言错误的讲述了工程效果。 2.2无眠的灰尘随雨水落下溅脏墙围 檐口自出落水的水滴直径为6MM-8MM,水滴落到地面回弹并溅起水花,经过多次雨天实际测量,回弹高度不**过65MM,因而只要在建筑的墙角加70MM高的保护层,即可解决水滴落下回弹溅脏墙围的问题。 2.3风吹檐口 自由下落的雨 水弄湿墙面 通过对上海,南宁,成都,西安等地多次的观察,结果发现檐口的自由落水不但不会被风吹向墙面,反而有偏离墙面的现象。此现象可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檐口自由落水的水滴直径6MM-8MM才能克服附着力下落,风速越大,则偏离墙面越远。在背风面也同样会存在檐口自出落水偏离墙面现象,只是不如迎风面显着,但下落点距墙角的距离都大于檐口挑出长度。 2.4在寒冷的北方,檐口的冰溜落下打伤人 在北方冬季由于气温在-15度-25度,由于白天气温升高,屋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檐口下落的雪水还未完全落下就已经在房檐处结成了冰,因而北方冬经常可以看到低矮的房檐下挂着冰溜。由于冰溜的硬度很高,一般不会突然段落砸伤人。*二年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冰溜慢慢融化,一滴一滴的冰水顺着冰溜落下,同样遇风时不会吹向墙面,反而背离墙面,直到冰完全融化成水。由此可见,自由落水并不只适用于高度小于8M的建筑或少雨地区,并且可以用在多层,高层建筑的屋面排水上。少雨地区更应回收循环利用水资源。自由落水排水通常,无堵塞,构造,施工简便,造价较低。 通过上述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排水优于水落管排水方式。 3 无组织排水与散水种植,屋面轻质种植结合 现在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在研究散水种植,屋面轻质种植,且技术已经成熟。 散水种植结合屋面自由落水较有力,可以均匀分配屋面水浇灌散水所种植物。散水种植是很简单的,在传统的散水面上加填200MM-300M土层作为种植层即可,在土层上面铺20MM厚蛭石等轻质种植层。200MM-300MM厚种植层已足够种植一般花草及长青灌木。该种植层还可作为附加绝缘层,使冬失热和夏进热受阻,消除冷桥作用,严寒与酷热地区也可再适当加厚。